壽光大棚數量進入穩(wěn)定期
作者: 澤惠農業(yè) 時間:2023-04-01 21:59:49 閱讀:40
壽光大棚數量進入穩(wěn)定期
壽光的冬暖式大棚蔬菜生產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從起初的集中建棚到近些年來的改建、增建,每年大棚數量都有較大增幅。然而,從現在了解的情況看,壽光今年新建大棚的數量明顯較往年要少。竹竿是建棚不可缺少的物資之一,其銷量反映了一年新棚的建設數量。然而,據西關竹竿市場商戶介紹,今年竹竿的銷售量只有往年的一半左右。按理說,這兩年蔬菜價格這么好,菜農收益頗豐,正是大建新棚的時候,是什么原因讓菜農建新棚的勢頭一下子降下來了呢?
首先,建新棚面臨無地可用之境。“沒地了!村里原有的土地,現在幾乎全部建成大棚了。想建新棚只能到外村包地,而村能建棚的耕地也不多了。”紀臺鎮(zhèn)孫家村一位老菜農一語道出了其中的主要原因。確實,經過近二十年的發(fā)展,作為主要蔬菜產區(qū)的壽光南部,耕地大部分已經建成大棚,新建大棚面臨無地可用的境況。而老棚區(qū)在拆掉舊棚重新劃分耕地建新棚過程中,困難重重,難有突破。
其次,建新棚具有較強的周期性。前幾年正是大棚新建、改建的一個高峰,高峰之后新棚減少是必然的。據統計,僅2006-2007年,壽光就改建、新建高標準蔬菜大棚5.2萬多個,基本完成了蔬菜大棚的一次更新換代。
再次,大棚蔬菜生產技術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很難有決定性的突破,尤其是沒有能夠大規(guī)模解放菜農勞動力的技術變革。在當前的條件下,多數菜農家里的大棚數量已經達到飽和。作為老菜區(qū)的壽光南部,幾乎每家都有兩三個大棚,再多就種不過來了。前些年,卷簾機的普遍推廣運用推動了新棚建設的一個高潮。卷簾機把菜農從費時的拉、放草簾子中解放出來,大大降低了冬季蔬菜生產的勞動強度,每家至少可以多建一個棚而不至于忙不過來。而近兩年,雖然蔬菜種植效益較好,但并沒有再次出現像卷簾機這種足以改變蔬菜生產方式的重大技術變革,菜農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建新棚。
更重要的是,今年建筑材料、肥料等農資價格大幅上漲,建棚及種植成本上升、風險加大,使“建棚熱”深受打擊。從建棚費用,包括水泥立柱、竹竿、鋼絲、卷簾機、草苫子以及建棚工程費用、人工費等,再到蔬菜生產不可缺少的農資產品,包括農膜、肥料等,價格全面上漲。如6米長的鋼管從65元一根,漲到了105元;水泥立柱價格更是幾乎翻番,很多立柱廠家都因水泥、鋼鐵漲價過大而停產了;挖土建墻的工程費,也從前些年的每米48元左右漲到了現在的65元;普通復合肥從每袋110-150元,漲到了現在的200-250元。經過仔細測算,今年建棚總成本上漲了40%,達到了每米700元以上。也就是說,前兩年建一個100米的大棚,5萬就建好了,現在則要7萬。種植成本也大幅上升。很多今年想建新棚的菜農,測算之后又打消了念頭。
另外,如今菜農對待建棚更加理性,畢竟數萬的投資對多數菜農來說不是小數,要謹慎從事。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大棚數量將保持穩(wěn)定,新棚建設較少。